根據區人大常委會今年的工作安排,20__年3月中旬,區人大常委會農經工委組織調研組,在楊禮祥副主任帶領下,邀請部分常委會委員和區人大代表參加,在區政府副區長徐建民的陪同下,針對我區森林消防工作的情況展開調研。調研組先后聽取了區林特局、財政局、電視臺、人武部、寧溪鎮、北洋鎮、院橋鎮和東城街道的工作匯報,并開展座談了解情況?,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區森林消防的基本情況和成效
我區林業用地面積達106.33萬畝,全區活立木總蓄積量為248.44萬立方米,毛竹總株樹為2582.23萬株,省以上重點公益林45.98萬畝,森林覆蓋率69.5%。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區西部山區外出務工人員日益增多,農民生活方式逐步改變,林內可燃物也大量聚增。20__—20__年,全區分別發生森林火災(情、警)41起、56起、99起,森林火災發生逐年上升,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對我區的生態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近年來,區政府越來越重視森林消防工作,在森林消防工作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積極撲救、有效消災”的方針,初步形成了上下聯動的防火工作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成了省、市森防指對我區的各項考核。
1、強化領導,逐步落實責任。我區不斷加強對森林消防工作的領導,逐步落實領導責任制。一是從鄉鎮長(街道主任)、村(居)委主任、校長及護林員,層層簽訂責任書,逐步落實領導責任、部門責任、地塊責任和包片責任,確保在防火警戒期做到山有人看,火有人管,責有人擔;二是區委、區政府每年組織人員對我區森林消防工作進行檢查;三是相繼制定和完善了《野外用火管理辦法》、《森林火災責任事故追究辦法》等規章制度,各村、居委會結合本地實際,將以上相關內容納入本村、居的村規民約。
2、大力宣傳,提高思想認識。一是利用農民信箱、新聞媒體、網絡、會議、標語等多種形式深入城鎮農村,廣泛開展森林消防宣傳教育;二是電視臺每天播報森林火險等級,森林消防重點時期在黃金時間播放森林防火標語,在森林公園、景區、進入林區主道口等重要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和宣傳立體卡通;三是加強對特殊群體的教育和監督,針對農村老年人、小孩、癡呆人員等易引發森林火災的情況,通過老人協會、中小學校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教育。
3、完善預案,實施科學撲救。重視森林消防預警機制建設,加強應急處置管理:一是健全應急機制,進一步完善《__區森林火災撲救預案》、《__區重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提升應急反應能力;二是建立區域聯防機制,相繼與周邊縣、市、區及有關鄉鎮、林場建立了3個聯防區,聯防區設有專門的指揮機構、撲火隊伍,克服了由于行政區域的不協調而撲救森林火災難的弊端。
4、完善裝備,逐步改善設施。一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投入90多萬元建成森林災害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二是加強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配合全區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工程,制定規劃逐年建設,近三年已建成175.77公里;三是加強裝備設施建設,爭取國家、省、市森防指的支持,先后配備了197臺風力滅火機、37臺油鋸、63支水槍、8500把二號工具和2臺6組高壓水泵。今年,我區配備了一輛消防指揮車和一輛消防運兵車,另投入30多萬元購買消防器材。
5、突出重點,強化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指揮體系建設,設立區級森林消防指揮部,19個鄉(鎮、街道)、2個國有林場、長潭水庫管理局設立森林消防指揮所,有森林消防任務的340個村設立森林消防指揮小組;二是加強防撲火隊伍建設,區、鄉(鎮、街道)、村三級分別建有管火、撲火兩
支隊伍,按照各自防火責任區和工作職責,履行森林消防任務,有些鄉鎮、村執行了護林員執證上崗制度;三是加強與人武部、武警的合作建設,于20__年積極協助武警完成了武警森林消防隊的組建。目前,全區共建有區級專業和半專業森林消防隊、鄉級民兵武裝應急森林消防隊和村級義務森林消防隊等各類森林消防隊389支,實行區鄉森林消防值帶班制度,做到責任明確,任務到人,不脫崗漏崗,確保上下聯絡暢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區林特局領導哪里有火險就去哪里指揮撲救,并且區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是一支經驗豐富、訓練有素、樂于奉獻、“拉得出、打得響”的高素質戰斗隊,多次幫助各縣市區撲救森林大火,受到省市防指、各兄弟縣市區的高度贊譽,為森林消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我區森林消防工作中存有一些不足之處:
1、 三個不利因素增加了森防難度
一是生產生活習俗有待轉變。由于我區群眾生產性用火習慣根深蒂固,燒荒、燒田埂、燒灰積肥等農事用火屢禁不止,加上“清明節”明火上墳這一獨特的民俗,拜墳祭祖、燒香點燭、燃放鞭炮等習俗很難從根本上轉變,一些地方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布防、巡視、檢查、處理,人為火源防不勝防。
二是氣候條件不穩定、林相結構較單一。__局部地區干旱少雨現象頻頻發生,容易引發森林火災;從我區森林林相結構來看,全區森林以針葉樹幼中齡林為主,森林結構較單一,火災自控能力低,易燃性極強。目前,我區森林資源顯著增加,林下植被和枯枝落葉越來越多,極易被點燃,如果對火災防控不力,極易蔓延成重、特大森林火災。
三是相關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有些鄉鎮街道責任落實不夠到位,沒有將森林消防工作進行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機關干部和駐村干部的年度考核范圍;村級責任不足,雖然每三年鄉與村簽定了森林消防責任狀,但鄉鎮對村級的考核辦法很少。
2、 兩種認識不夠到位增加森防隱患
一是一些干部對森防缺乏足夠認識。有些干部對森林消防形勢估計不足,危機意識不強,存在著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厭戰情緒。有些部門和鄉鎮街道在實際工作中“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導致資金投入不足、防火機構不健全、消防監督不力、責任追究不到位。特別是對區政府明文規定的清明節期間禁止明火上墳,一些鄉鎮禁止不力,有些鄉鎮街道甚至不執行區里的規定(主要是其領導認識不到位),導致該鄉鎮街道設卡巡查成為擺設,鞭炮、紙錢、香燭管理失控。有些單位工作人員(甚至黨員),公然與政府倡導的“嚴禁明火上墳”相違背,甚至與設卡巡查人員對抗,態度極其惡劣。
二是群眾對森防的認識仍不足。群眾的撲火積極性不高,在撲火過程中,很多群眾抱著看熱鬧的心態,讓救火人員快點救火,自己卻袖手旁觀。更有甚者,救火人員讓他們幫忙把后勤物資(食物、水等)送到救火前線去,他們卻坐地起價,跟救火隊員談起報酬。
3、資金投入不足成了制約森防工作的瓶頸
一是林相改造經費投入不足。我區森林林相改造勢在必行,但從資金投入情況看,這幾年財政用于林業建設和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雖然不小,但林相改造的資金需求與投入仍然差距很大。
二是防火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受資金限制,防火阻隔體系建設滯后,不適應預防和撲救較大森林火災的需要;撲火裝備和物資儲備滯后,對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極為不利;監控設備缺乏、林區便道不暢,難以滿足森林消防的需求。
三是組織機構隊伍建設不夠健全。目前我區森林消防指揮部辦公室無專門編制和專職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森林消防工作的效率;巡山員工資待遇低,有的鄉鎮街道不能及時兌現撲火隊員的撲火補貼,鄉鎮(街道)機關工作人員在規范津補貼后取消了撲火補貼,這些都影響隊伍的撲火積極性;鄉鎮森林消防隊伍戰斗力不強,全區有389支森林消防隊伍,雖每年培訓,但因組織管理松散、隊員流動性強、撲火裝備相對落后,不能滿足繁重的森林防撲火任務,有些時候,區專業森林消防隊已到達火災現場,鄉鎮一級的消防隊才剛召集好人員,姍姍來遲。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半專業消防隊員和村義務消防隊員未購買保險,一旦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
三、對我區今后開展森林消防工作的幾點建議
我區的森林消防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應當引起政府和林業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以確保我區生態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具體建議:
1、加強各級政府的責任力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條例》的規定,森林消防工作是各級政府的職責。區、鄉(鎮)兩級政府要制定好本轄區內森林消防工作的規劃、加強森林消防設施建設、明確森林消防工作職責、搞好森林消防工作責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災的撲救。我區應當建立和健全各級政府森林消防工作首長問責制,在全區政府系統中進行聯動,痛下決心,全面禁止明火上墳,嚴格落實責任,政府全面負責、部門齊動手、百姓共響應。
2、加強森林消防工作宣傳力度。加強對群眾的森林消防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的森林消防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在宣傳內容上,既要有失火案例教育,也要有森林消防的業務、科技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森林消防的各項要求,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又具備正確撲救森林火災的能力。
3、加強森林消防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力度。森林消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任務艱巨,工作復雜,加強森林消防工作機構建設極其必要。建議區政府落實消防辦專門編制,配備專職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我區專業森林消防隊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素質高,撲火能力強,建議增加區專業森林消防隊的臨時編制來擴大隊伍,配備先進裝備,并將其打造成能夠應對地方消防、抗洪救災、社會治安突發事件的一支全能隊伍,與武警、消防、公安等部門實現資源共享,增加他們的力量。對于鄉鎮的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要繼續加強培訓和演練,加強撲救能力。
4、加大森林消防資金投入力度。森林消防工作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才能確保取得實效。建設森林消防指揮中心和林相結構改造以及森林消防宣傳、森林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森林火災撲救、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森林消防工作獎勵等等都要大量的經費,我區應當對上述森林消防工作所需資金全部納入區級財政預算,而且不擠占職能部門的原預算額度。對于工作人員參與森林火災撲救、節假日森防值班補貼、相關人員通訊補貼等不納入規范津補貼范圍。
實際工作表明,巡山員制度對森林消防的作用非常關鍵。我區重點生態公益林和非重點生態公益林林地多、分布廣,巡山員任務繁重,建議區政府提高巡山員的工資待遇,落實責任制,實行獎懲制度,充分發揮巡山員作用。
根據《浙江省森林消防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各級森林消防指揮部(所)應當組織林業行
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單位,為專業和半專業森林消防隊的撲救人員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村義務消防隊員的保險費用,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補助?!蔽覅^有關部門應當給全體森林消防隊員都購置人身意外傷害保險。5、加強督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建議區政府全面落實禁止明火上山和明火上墳的規定,加強督查力度和責任追究力度。對于違規行為,根據情節和后果,繩之以紀,繩之以法。
6、建設公益性公園式生態墓園。我區現在的公墓建設大家有目共睹,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以盈利為目的,一塊墓地需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增加群眾負擔。我們的政府現在正處于轉型期,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建設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公園式生態墓園,符合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既可以減少山地面積的損失、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概率,也可以降低人民群眾的喪葬支出、方便群眾上墳祭祖。
【摘 要】 隨著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素質要求的日益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在當今高等教育中受到重視。西南林業大學消防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體現了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在教學體系上的改革與創新。培養方案突出了專業特色與培養過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導向作用。
【關鍵詞】 消防工程;應用型本科;教學體系;培養方案;改革
【中圖分類號】TU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4-00-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型教育轉變為大眾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的機遇,同時面臨著更加嚴酷的激烈競爭和挑戰[1]。目前,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這使得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在社會需求變化下,應用型人才已向??茖哟蜗虮究粕踔粮邔哟窝由?。因此,正確認識應用型本科教育與傳統本科教育之間的差異,研究探索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消防工程專業定位
新世紀應用型人才標準不僅僅取決于技能和知識的數量,更取決于知識的創新能力。而傳統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不夠。作為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的西南林業大學消防工程專業,在專業建設的過去9年里,一直積極探索符合國情和校情的教學體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從未停止相關的研究和實踐。
1.1“教育需要”的分析
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約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點是學習者,而不是有關學科的教育規劃。通過“需要分析”所分辨出來的需要,應該是專業發展活動,即可以讓有關專業人員得到滿足的需要[2]。對應用型本科人才進行“需要分析”,除了考慮到學習者的需要之外,還要考慮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西南林業大學消防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修訂前進行的“教育需要”調研中,主要考慮學習者和用人單位的需要。通過利用本科畢業設計和相關教研項目的支持,對歷屆畢業生就業方向、工作勝任情況、知識技術運用情況進行跟蹤反饋;針對相關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評價、崗位適應情況和欠缺技能等方面進行回訪;并邀請相關行業一線工作專家對培養方案進行研討,最終確定了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的專業定位。
1.2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與傳統本科之間在培養目標上存在明顯的區別。傳統本科培養的是基礎知識寬厚、綜合素質較高,并具有良好自學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目的是為更高層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務,其培養是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但其崗位針對性不強;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以適當拓寬專業面和知識面,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和適當的專業技能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工作能力。即培養具有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綜合素質,有較強實踐能力和適應性,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現場工程師[3]。這種創新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問題能力是區別于應用型??迫瞬抛畲蟮奶卣?。
依據西南林業大學校情,我校消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上主要著重體現為“應用型”,而非傳統“學術型”或“研究型”。為此,我校消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知識扎實,掌握火災科學基本理論、消防政策法規和消防安全技術與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消防技術及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評價、檢測、監察、教育和培訓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 培養方案改革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教學改革是高等學校永恒的主題。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導和依據,凝聚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對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校消防工程專業自2003年以來逐步明確專業定位,著眼于培養“用人單位能用、好用;學習者自身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經歷了2006年和2012年兩次培養方案的修訂,突出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過程。
2.1培養方案基本框架
培養方案由“三大教學體系”構成: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課外教學體系。消防工程專業總學分定為170學分,其中理論教學環節134.5學分,實踐性教學環節27.5學分,課外教學8學分。培養方案的整體框架見圖1。
2.2培養方案制定思路
(1)以大安全類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背景,以森林消防、城鎮消防兩條主線為基礎,采用“模塊化”課程設置框架。消防工程專業一級學科為安全工程,這決定了消防工程理論基礎是以安全科學,因此《安全系統工程》作為該專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程。
(2)以“兩條主線(森林消防、城鎮消防)+三大模塊(基礎理論知識、火災預防、火災撲救及善后處理)”為骨架構建培養方案。結合我校校情,林業屬我校優勢學科,如何結合“林業”概念貫穿到消防工程專業中,建立有西部特色的應用型本科專業是在兩次培養方案修訂中一直專注的問題。為此,結合“教育需要”和專業特色并舉,構建了森林消防和城鎮消防兩條專業發展主線,并將森林消防、城鎮消防共性的理論部分從學科角度加以概括,如《消防燃燒學》和《林火原理》兩門課程。
(3)以為地方企業和公安消防部門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總體目標,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為滿足地方公安消防部門、鐵路消防部門和消防工程公司等對消防專業人才的需求,通過在培養方案修訂前的歷屆畢業生跟蹤反饋,增加了專業核心課程中城鎮消防的比重,由2003版教學計劃的50%提高到2012版教學計劃的75%。
(4)增加選修課數量、種類和層次,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以適當拓寬專業面和知識面,實行寬口徑,重實踐。從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就業時選擇與消防相關的工作,但將近三成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大學生村官或進一步深造。為滿足這些學生的“教育需要”,培養方案中增加了選修課數量、種類和層次。如公共選修課面向全校進行,旨在擴展學生視野;專業選修課程可以根據擬就業方向進行選擇。
3 實踐教學環節改革
實踐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消防工程專業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工科專業,其實踐性教學環節內容較多,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環節。通過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將課堂學習中所獲得的理論知識進行轉化和拓展,這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技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才能和組織才能,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1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實驗方面。在實驗教學工程中,學生僅依據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步驟與方法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深入的理解實驗的內涵[4]。在實驗過程中,部分學生缺乏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存在缺乏對結果深入分析等問題。
(2)課程實習(設計)方面。由于各門課程之間相互獨立,每個課程設實習(設計)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滿足本課程的學習目的,沒有從全局性、系統性進行考慮。實習基地比較缺乏,企業從經濟方面、安全方面考慮,不愿接受在校學生來企業實習。多數實習單位沒有同學校建立單位之間的聯系,更多的是靠教師個人聯系,這使得這種合作關系不夠緊密。
(3)畢業設計(論文)方面。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相對陳舊,涉及的實際問題較少,缺乏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訓練。期間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求職,使得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視程度、精力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3.2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探索
(1)改革實驗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比重,降低驗證性實驗項目比重。我校2012版消防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充分發揮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作用,不斷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主要以減少驗證性實驗,增設綜合性研究性實驗為主。如《建筑材料》實驗課程不再以某一實驗方法為教學手段,而是以綜合判定材料性能指標為手段,既依據相應國家標準,又在創造性上開拓檢測材料性能指標的新方法;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如在過去辦學9年中,消防工程專業獲得6項大學生創新基金的資助。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2)整合與優化課程實習(設計)內容,變課程實習(設計)為綜合實習(設計)。根據課程的特點及課程之間的關聯程度,整合課程實習(設計)內容,以專業為主線,打破原有課程的界限,注重多學科、多課程知識交叉和集成。如可以將“防排煙工程”課程實習(設計)和“消防給水工程”課程實習(設計)相結合,“火災自動報警與聯動控制”課程實習(設計)和“消防技術裝備”課程實習(設計)相結合。這種結合可以改變單科課程實習(設計)各自為政的現狀,用系統的觀點來認識課程實習(設計)。
(3)探索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新模式,構建“產學研結合,校企結合”的辦學機制。為了使學生能深入了解畢業后的工作,學校積極加強了與社會單位的廣泛聯系,構建“產學研結合,校企結合”的辦學機制[5]。利用我校在技術、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優勢,主動地為地方各級政府和企業開展各類應用型課題研究、技術咨詢、培訓等。在與政府和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的同時,學校也依托合作單位建立了實踐教學平臺,如最近五年,西南林業大學先后與云南省消防協會、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楚雄紫溪山自然保護區、云南華鑠消防培訓學校、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團等單位簽署了消防工程專業共建協議。
(4)改革畢業設計(論文)方式。鑒于應用型本人人才與傳統型本科人才的區別,我校將畢業論文(設計)提交形式分為工程設計方案、科學研究論文、制作的實物三種類型。學生不再專注于論文,而是更多的轉向創造性的設計和動手能力的制作上,是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大大提高。
(5)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鼓勵“雙師型”人才。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與指導者,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6]。我校在2012年實施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鼓勵專業教師向“雙師型”轉化,并在制度上和經費上給予了保證。目前,我校消防工程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42.8%,確保了各項實踐教學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導和依據,凝聚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對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西南林業大學2012版消防工程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修訂組一致認識到消防工程專業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是適應時展要求,通過培養方案中“三大體系”和“兩條主線”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合格的“應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
致謝:
本論文得到了西南林業大學消防工程教研室同仁和西南林業大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韓霜,宋曉明.對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19):3182-3183
[2]洪林,王愛軍.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9):5-8
[3]陳芳,馬天柱.試論應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學論壇,2011(14):236-237
[4]劉金龍,李長花,王青,安靜波.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探索[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1):93-96
[5]鄭春龍.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6]阮建湊,陳穎.應用型本科“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2):36-38
摘 要 本文研制了一種新型監控中心,通過采用硬盤錄像系統,進行實時錄象,上級領導可以通過聯網的計算機進行遠程監控并查詢錄像資料,能真實記錄火災發生及救火的過程,提供有效真實的資料。實驗表明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無線 防火 監控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救助困難的自然災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是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當森林發生火災時,只有做到早發現、早解決,才能把損失降到最小。針對我國森林防火的實際需要,專門設計了一整套森林防火的解決方案。
1 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圖,如圖1所示。
1.1 圖像傳輸設備的選擇及技術參數
模擬圖像傳輸系統采用調頻體制,信號帶寬27MHz。為了保證信號之間互不干擾,兩路信號中心頻率間隔應大于38MHz。目前國產模擬圖像傳輸系統主要有L波段、S波段、Ku波段幾種,頻率范圍分別為:L波段:950~1750MHz;S波段:2200~2700MHz;Ku波段:11~13GHz。
如果以38MHz頻率間隔計算,各頻段可同時傳輸的最多路數分別為:L波段:21路;S波段:13路;Ku波段:50路。
本系統共需同時傳輸15路圖像信號,L波段利用頻率復用技術可以做到30路圖像傳輸,從系統要求整體設備性能及造價來考慮,選擇L波段。微波傳輸需滿足視距傳輸條件,即監控點至控制中心傳輸路徑上無遮擋(收發天線間可視)。
該系統方便安裝,傳輸圖像鮮明,主要是利用微波頻段傳輸,包括報警信號、伴音和視頻。
微波圖像傳輸系統:主要技術指標:頻段:L波段950~1750MHz、KU波段11~13GHz;功率:10~40dBm;
微波工程接收機技術指標:輸入頻率: 950-2050MHz;輸入阻抗:75Ω;輸入電平:-65-- -35dBm;中頻帶寬:27MHz;噪聲門限:6dB典型值;視頻制式:PAL;去加重:CCIR405-1 625行;視頻輸出:1V峰-峰值;頻率響應:+1- -2dB(10KHz-5MHz);工作電壓: AC150V-AC270V;功耗:15W;LNA電源:18V/100mA。
1.2 無線指令遙控系統
無線遙控是指實現對被控目標的非接觸遙遠控制,在工業控制、航空航天、家電領域應用廣泛。我們設計的系統提供的數據接口,以適應各種協儀。由發射和接收部分組成,可以控制云臺、鏡頭。
2 原理設計
如圖2所示。
2.1 功能簡述
在森林內多個地點放攝像機,通過無線發射C(帶煙傳感接收)發射各種信號,接收機能夠看到森林中各個監控點的實時狀況。
前端指令機能接收到監控點發出的指令,解碼器來執行中心的指令,控制云平臺左右上下的轉動,以及對鏡頭進行長焦、短焦的改變等。
2.2 控制原理
2.2.1 無線圖像傳輸的過程
無線圖像傳輸頻率復用采用分割方式,圖像通道采用微波點對點的方式。攝像機通過采集的視頻信號輸送給發射機,然后輸出給天線,以微波的無線形式傳送給監控設備的天線,接收設備接收到信號了以后,再經過解調還原視頻信號,這樣就可以有確盤錄像機中顯示圖像了。
在實際使用的微波通信線路中,總是使用方向性非常強的天線,并把收、發天線對準,以使接收端收到較強的直射波。但是,由于受天線的方向性所限,總會有一部分電磁波透射到地表面,經地表面反射后到達收信端的天線,或散射進入太空;其次,由于大氣層中存在不均勻的氣體,也會造成電磁波的折射和吸收,損失掉一部分能量;另外,由于微波無法穿過傳輸線路上的固體物,所以,在傳輸路線上的固體物,特別是高大的建筑物,就會使微波造成繞射和電平損耗。因此,微波通信既有直線傳輸特性,又有多徑傳輸特性,在無遮擋的情況下,傳輸距離可達70公里。廣泛用于公安、武警、消防、交通、金融、油田、廠礦等領域的遠距離無線監控系統。
2.2.2 無線指令控制的過程
控制通道采用碼分多址、一對多點方式。指令信號通過主機輸入指令參數,再通過發射天線發射到森林中的各個監控點中,監控點接收到主機發射過來的信號,先通過校驗,再通過無線指令接收機解調出控制數據給解碼器,解碼器再根據地址碼來判斷是否解碼,同時具備雙向語音功能,可以適時對話。
3 結束語
實驗證明:通過采用硬盤錄像系統,進行實時錄象,上級領導可以通過聯網的計算機進行遠程監控并查詢錄像資料,能真實記錄火災發生及救火的過程,提供有效真實的資料,其性能可靠;高清晰、高畫質,成為技術先驅。
參考文獻
[1]杜建華,張認成.火災探測器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消防技術,2004(07):10-15.
[2]徐春燕.火災探測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J].鞍鋼技術,2000(09):60-62.
[3]花鐵森.消防報警產品和系統的技術現狀與市場[J].安防科技,2003(06):4-12.
[4]祁勇.火災自動探測技術的發展和今后的方向[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2(04):3-4.
[5]謝磊.基于ZigBee的倉庫數據采集傳輸管理系統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6]李志華.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火災預警系統設計[D].汕頭:汕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7]顏學義.基于ZigBee的智能火災報警系統[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8]吳起,蔣軍成.基于BP神經網絡技術的實驗數據分析處理[J].中國安全科學報,2006,16(01):39-43.
[9]田亞.基于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設計和實現[D].上海:同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作者簡介
李慶華(1979-),男,湖南省郴州市人?,F為東莞市同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電工。研究方向為電路設計與開發。
作者單位
東莞市同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省東莞市 523000
注:本文為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舉報文章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