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施農業發展歷程和現狀
1.1產業規模、區域分布及設施類型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現有溫室1559棟、拱棚447棟,其中:溫室種植1184棟(89.93hm2)、大型連棟溫室1棟(1.08hm2),閑置374棟(23.47hm2),拱棚全部在種植(15hm2)。經營設施農業公司(合作社)有11家,種植溫室532棟,農戶自營和承包經營652棟。在民和縣總堡鄉、中川鄉、官亭鎮、馬場垣鄉等6個鄉鎮建立設施農業基地8個。1.2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化肥農藥“雙減”、節水灌溉、雄蜂授粉、黑白膜覆蓋、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主導品種:人參果、草莓、靈芝、食用菌、辣椒、番茄、西葫蘆、茄子、葉菜類等。
2主要做法和產業亮點
2.1抓好項目、確保成效緊抓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通過項目建設,在總堡鄉、中川鄉、官亭鎮、馬場垣鄉等6個鄉鎮建成設施農業基地8個,引進公司11家、種植合作社32家,有效帶動設施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二是加大舊棚改造力度,爭取省市縣各級資金累計改造舊溫室650余棟,切實提高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2創新管理模式,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按標準實行規范化管理,創新“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偙ぴO施果蔬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借助甘青區域合作平臺,引進蘭州紅古區興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蘭州市紅古區農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赤松茸320棟,其它食用菌200棟、辣椒、番茄100棟,種植各類蔬菜356余棟。中川黃河彩籃103棟以“合作社+農戶+訂單銷售”模式經營,種植辣椒、番茄、葉菜為主。官亭黃河彩籃89棟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電商平臺為主要銷售渠道,主要種植辣椒、番茄、靈芝等作物。馬場垣金星村244棟主要以休閑觀光、體驗采摘為主,主要品種為人參果、草莓、辣椒、番茄、葉菜等。巴州鎮巴一村69棟溫室,采取“公司+基地+商超”模式經營,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銷售,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2.3立足產業需求,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在發展特色拳頭產品和品種上做文章,不斷提升特色產業檔次。重視科研攻關,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示范引領作用,以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展示為主,使其成為對外的示范窗口,對內的科、教、研基地。通過邀請省內外專家教授舉辦蔬菜栽培技術座談、現場技術指導等形式對各基地進行技術培訓。大力開展農民培訓工程,建立健全農技推廣和科技培訓體系,總結和推廣傳統種養技術和實用新技術,不斷提高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生產質量和經濟效益。
3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2008年以前修建的溫室配套的保溫設施是草簾,草簾兩年就腐爛破損,不能保證正常種植,種植戶沒有財力購買保溫被,從而造成溫室的閑置。3.2民和縣的設施溫室絕大部分墻體為土夯墻,長期遭受連續集中強降雨和陰雨天氣,溫室受災損毀嚴重,主要包括溫室門洞、后屋面、墻體等垮塌。因為受災面廣、損失嚴重,缺乏維修資金,部分溫室放棄種植。3.3設施農業投入資金少,扶持力度小。特別是對配套保溫被、維修基礎設施沒有扶持資金,造成基地水電路設施的老化,影響正常生產。3.4由于設施農業投入大,收入不高,企業和合作社種植溫室,經營管理不善,人工費用高,沒有項目扶持,放棄種植。3.5資金缺口大。據統計,全縣需改造溫室配備保溫被800棟,棚面改造500棟,墻體維修1.2×104m,后屋面維修2.4×104m,棚膜1000棟,卷簾設備200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維修資金缺乏。
4蔬菜產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今后民和縣蔬菜產業突出名、特、優,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經濟。通過基地推動、市場拉動、科技促動,延長和加固產業鏈條,力爭用五年時間全縣露地常規菜田達到3333.33hm2,設施蔬菜凈種面積達到433.33hm2,生產反季節蔬菜2.6×104t,蔬菜產值達到1.68億元。在充分利用現有主導產品和特色產品的基礎上,努力把資源及生產優勢變為商品優勢和市場優勢,逐步實現產業升級。具體抓好以下幾項措施:4.1優化布局,扎扎實實推進板塊建設??朔氨榈厝鼍W,遍地開發”及“小而全,百花園”的傳統習慣做法,重點抓好“兩河沿岸”、“兩溝”的板塊建設,即:湟水河、黃河沿岸,隆治溝、松樹溝。以地處湟水河、黃河沿岸的川口鎮、馬場垣鄉、中川鄉、官亭鎮為中心,大力發展露地、保護地優質瓜果蔬菜種植,逐步向享大公路沿線輻射,以湟水河沿岸的峽門鎮、新民鄉、總堡鄉、隆治鄉為中心,大力發展保護地辣椒、番茄,露地旱砂西瓜、冷涼性蔬菜及蔬菜制種。4.2加強標準化生產,推進品牌戰略。正確審視民和縣蔬菜產業的發展現狀,健全質量安全監督服務體系,力爭用一到三年的時間,建設3~5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通過擴大宣傳、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檔次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兩品一標”蔬菜生產基地的認證和保護,加強包裝和標識的使用,不斷提高現有“名禾”品牌的知名度,增強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份額。4.3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實用技術推廣。在鞏固現有地膜覆蓋等栽培技術的同時,著力推廣溫室栽培新技術。積極實施蔬菜種子工程,引進、選育和推廣優良品種,提高蔬菜良種覆蓋率。4.4借鑒蔬菜生產大縣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著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等技術。加強技術培訓,開展經常性的科技下鄉活動,送實用技術到田間地頭,提高菜農科學種菜水平。4.5加強中介組織建設,健全蔬菜市場體系。積極扶持蔬菜營銷協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培養蔬菜經紀人和運銷大戶;加強蔬菜專業批發市場建設,搞活蔬菜產品流通。
5設施農業發展的建議
5.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形成促進蔬菜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要進一步進完善管理體制。市、縣兩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切實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職責,健全蔬菜產業化發展規劃的組織,強化蔬菜生產、銷售、加工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工作,特別是做好品牌宣傳、市場培育和企業扶持的工作。二是盡快制定并實施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戰略。制定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民和縣今后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方向和措施。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建議盡快出臺能夠全面促進設施農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優惠政策,同時,將制定的有關的優惠政策要落到實處。5.2實施名牌戰略,提高蔬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一是要利用商業手段加大對“名禾”牌商標的使用,可將“名禾”牌蔬菜商標專權給予一些蔬菜銷售公司使用。二是要加大對蔬菜商標的創建力度,爭取在幾年時間內,創建3~5個全省知名的蔬菜品牌。三是要統一包裝、分級包裝,改變民和縣蔬菜只是單一的統貨出售的現狀,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四是由蔬菜銷售公司(或蔬菜經銷大戶)在一些中等發達城市(西寧、蘭州)蔬菜批發市場設立直銷窗口,打響民和蔬菜品牌。5.3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一要加大對蔬菜產業經費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二是要加強民和縣蔬菜科技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技術人員、各鄉鎮的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鼓勵他們工作重點轉為深入菜區一線,為菜農提供全程技術指導;三是通過聘請技術顧問、專家講課、設立教學基地等形式尋求智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崇光,包玉澤.我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與對策[J].中國蔬菜,2010(15)院1-5.
[2]柳代善.洋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探討[J].農技服務,2016,33(1)院23-24.
[3]王春明.遼寧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業經濟,2006(9)院32-33.
作者:郎忠禮 單位: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現代農業服務中心
注:本文為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舉報文章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上一篇:高?;瘜W史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下一篇:內控體系建設過程及問題分析
發表評論 快捷匿名評論,或 登錄 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