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加快湟源縣設施農業的發展,立足湟源縣設施農業的發展歷程和實際情況,簡要地分析了湟源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發展湟源縣設施農業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設施農業;現狀;問題;對策建議
1湟源縣設施農業的發展
1.1地理位置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位于我國黃土高原最西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處在青海省東部農業區與西部牧業區的自然交界處,青藏鐵路、青藏公路穿境而過,是內地通往西部牧業區和西藏的交通要道,距離省會西寧48km,處在西寧市半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地理位置優越,具有顯著的農牧耦合優勢,區位優勢明顯,對保障西寧及周邊地區無公害蔬菜供應起到重要作用。冬、春季設施蔬菜在湟源縣供不應求,夏、秋季蔬菜產量高時,除湟源縣銷售外,還可銷往西寧市蔬菜批發市場和周邊州縣,蔬菜銷售便利。1.2自然資源湟源縣海拔2470~4898m,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年平均日照在2507~2786h。氣候冷涼,小于10℃候溫為254d,大于10℃為112d,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13.9℃,最冷的一月份氣溫為-10.6℃,年平均氣溫3℃,無霜期為71d。湟源縣地處湟水河上游,水資源豐富,無污染。由西向東有湟水河流域,由南向北有藥水河流域,境內有湟海渠、南山渠兩大灌渠,農業灌溉條件便利。湟源縣養殖業生產規模大,有機肥資源豐富,發展設施農業綠色蔬菜輸出地具備豐富的有機肥資源和水資源兩大優勢。1.3農業狀況湟源縣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的結合部,自然條件差,山旱地面積大。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全縣人口10.98萬人,其中鄉村人口5.2萬人,城鎮人口5.78萬人,。農業是湟源縣的主導產業,主要種植作物有糧食、油料作物、蔬菜等。優化農業種植結構調,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生產及高原冷涼反季節蔬菜,對于提升湟源縣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湟源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2.1設施農業的發展歷程湟源縣設施農業發展的歷程大體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0年以前,湟源縣只有城關鎮國光、納隆口兩個村有近3.33hm2的普通日光節能溫室、大拱棚,主要種植葉類蔬菜,在湟源縣城銷售,冬季不生產。第二階段:2002年至2008年在省、市財政資金的支持下,先后在湟源縣良種繁育場;日月鄉克素爾村;和平鄉和平村、茶漢素村、小高嶺村;波航鄉胡思洞村;申中鄉星泉村、窯莊村;巴燕鄉上胡丹村;大華鎮池漢村、拉卓奈村、拉拉口村、石咀村13個村集中建設普通日光節能溫室1018棟(溫室面積200m2計1棟)。均由本地人種植,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黃瓜和葉類蔬菜,全部在湟源縣銷售。第三階段:2010年至2015年在省、市財政資金支持下,在城關鎮涌興村、申中鄉窯莊村、波航鄉納隆村、巴燕鄉上胡丹村四個村新建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360棟(溫室面積333.33m2計1棟)。均由本地人種植,主要種植辣椒、黃瓜、西紅柿、茄子和葉類蔬菜,主要在湟源縣銷售。第四階段:2016年至2019年在省、市財政資金和江蘇省對口幫扶資金的支持下,在東峽鄉下脖項村;大華鎮新勝村;申中鄉申中村、立達村、農業園區;巴燕鄉上胡丹村、元山村7個村點,建設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215棟(13.53hm2),大拱棚50棟(2.23hm2)。2017年開始來自山東、甘肅、四川等省份的蔬菜種植戶到湟源縣租棚種植蔬菜,除種植常見的蔬菜外,還引進種植西瓜、小西紅柿、貝貝南瓜、甜瓜、草莓、彩椒等,生產的蔬菜除在湟源縣銷售外還銷往西寧市蔬菜批發市場和周邊州縣。2.2設施農業發展規模截止2021年底湟源縣能正常生產的設施蔬菜溫棚375棟,其中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81棟6.8hm2,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206棟12.67hm2,普通日光節能溫室45棟2.25hm2,大拱棚43棟1.53hm2。主要分布在城關鎮涌興村、納隆口村;大華鎮池漢村、拉拉口村、新勝村;申中鄉立達村、申中村;巴燕鄉上胡丹村、元山村;波航鄉納隆村、胡思洞村六個鄉鎮11個村,以川水地區居多。從湟源縣20多年設施農業發展歷程來看,集中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設施農業基地,修建單體面積666.67~1333.34m2的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吸引外地蔬菜種植大戶來湟源縣種植設施蔬菜,通過引進人才、技術和經營理念帶動本地設施蔬菜生產水平,增加蔬菜產量和品質,提高湟源縣蔬菜自給率,達到蔬菜保供穩價的目的。2.3設施農業經營主體湟源縣設施農業在實際生產中的經營主體主要由農戶、種植大戶、合作社和涉農企業四類,其中以合作社經營較為突出,農戶為分散經營。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均由來自山東、甘肅、西寧的蔬菜種植戶租棚種植,普通日光節能溫室、大拱棚全部是由本地人種植。2.4設施農業經營情況大拱棚、普通溫室種植一年的總成本在1.35~1.8萬元/666.67m2,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總的成本在2.5萬元/666.67m2左右,人工、農資投入品、租地費用占總成本的絕大部分。大拱棚、普通溫室年凈利潤1~1.3萬元/666.67m2,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年凈利潤1.7萬元/666.67m2左右。大拱棚、普通日光節能溫室蔬菜種植戶種植面積小,每戶種植0.13~0.33hm2,以種植葉類蔬菜為主,全部在湟源縣銷售;冬暖式日光節能溫室、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蔬菜種植戶種植面積大,每戶種植0.67~2hm2,種植蔬菜種類單一,每戶種植1~3種蔬菜類型,冬、春季蔬菜產量低,在湟源縣就能銷售完,夏、秋季蔬菜產量高,有近一半產量的蔬菜銷往西寧蔬菜批發市場和周邊州縣;草莓種植在冬、春季節上市,除在湟源縣銷售外,大部分銷往西寧市蔬菜批發市場和周邊州縣。湟源縣設施蔬菜生產主推技術有嫁接苗技術、壟種覆黑地膜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主導產品有五種:辣椒、小西紅柿、西葫蘆、葉類蔬菜、草莓。
3湟源縣設施農業存在的問題
3.1湟源縣現有的溫室修建時間早,溫室及配套設施老化,生產條件差是制約設施蔬菜生產的主要問題。3.2設施農業生產者技術技能較低、經營理念相對落后,對新技術接受能力差,習慣于舊的生產方式。蔬菜種植戶文化水平低,對農資投入品管控意識淡薄,蔬菜生產存在質量安全隱患。3.3蔬菜種植的專業人才少,技術指導力量薄弱,設施農業科技服務滯后,新技術、新機具推廣仍然處于較低層次,設施農業整體科技含量不高。3.4投資有限,由于湟源縣財政財力薄弱,經費緊張等原因,資金投入有限,嚴重制約了蔬菜新品種的引用、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
4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4.1把舊溫室提升改造工作常態化,確保設施農業生產條件不退步。要加大湟源縣設施農業舊溫室提升改造力度,力爭3年全面完成舊溫室提升改造,充分利用好現有農業設施做到現有溫室應種盡種,確保湟源縣設施農業面積不減少,同時提高蔬菜產量。完善設施農業基地配套設施。修建保鮮庫、初加工車間、農殘檢測室、農資庫房等。加強對蔬菜種植戶種植技術培訓,引導蔬菜種植戶標準化生產,產出的蔬菜高產優質,充分利用好現有的保鮮庫,蔬菜低價期儲藏保鮮,蔬菜價格回升后銷售,增加蔬菜產值。4.2重視農業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外省高水平設施蔬菜種植戶來湟源種植設施蔬菜,用他們先進的蔬菜種植技術、經驗來帶動當地蔬菜種植戶的蔬菜種植水平。4.3嚴把產品質量,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農資投入品的規范使用,全面推行產品市場準入、基地準出和質量溯源制度,確保蔬菜安全有效供給;推廣設施蔬菜綠色安全、優質高效關鍵技術,全面提升設施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推進湟源縣設施蔬菜產業向綠色高效模式轉型升級。4.4大力推進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技術服務體系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一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學習與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對湟源縣設施蔬菜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以促進湟源縣設施蔬菜的快速、健康發展。二是加強與青海大學、省研究院等高等院所、科研機構的合作,更新現有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科技人員的科技素質和服務能力。三是從設施蔬菜種植技術先進的省份,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不定期對湟源縣設施農業基地進行技術指導,通過傳幫帶,打造本地專業技術人才隊伍。4.5加強技術引進和推廣工作。強化技術集成,提高實用技術普及率,將設施蔬菜生產中的各項增產技術組裝配套,并大面積推廣普及。示范推廣一批節本增效配套技術及高效種養模式,增強科技成果吸收、轉化能力,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的科技含量。引進、培育新品種,建立示范溫室,重點引進一批優質、高效、市場競爭力強的優良品種,為設施蔬菜發展貯備更新換代品種。積極探索降低生產成本、勞動強度的有效措施,從而提高設施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種植效益。
作者:謝啟興 單位: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注:本文為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舉報文章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上一篇:農機維修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問題分析 下一篇:破損檢測在工程建設的應用
發表評論 快捷匿名評論,或 登錄 后評論